夏季,暑湿很重,容易侵犯身体,再加上天天吹空调、喝冷饮、穿短装,体内淤积大量的寒湿。到了秋冬季节,体内淤积的寒湿,会让我们的五脏六腑受寒、生病。
古时候就有“冬病夏治”的说法。夏季天气炎热,尤其是“三伏天”, 阳气很旺盛,毛孔张开,心火正盛,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与关节处,易被赶出来,若错过这个季节,陈寒未去、又添新寒,慢慢导致寒凝成结、必会气血淤阻,这叫“寒凝血滞”。毒素堆积形成疾病,身体炎症反反复复。
1.多寒现象:体温长期低于36.5°C,代谢率低,腹部赘肉增多,各种月经问题;臀部温度下降1℃,妇科疾病提高3-5倍,免疫力下降10倍;
2.多湿现象:湿寒会月经提前,水样白带;湿热会月经不调,妇科炎症;关节问题困扰不断;
3.多瘀现象:淤在直肠会便秘,有痔疮;淤在子宫,易得肌瘤;淤在卵巢,易得囊肿。男性肾气不足,雄风不振
4.精力不足:脑力减退,记忆力下降,注意力不集中,精力不足,容易疲劳,工作效率低;
5.情志不佳:常常情绪不稳定,头晕、易怒、焦虑、抑郁;
6.意志薄弱:缺乏自信,工作、生活没激情;
7.机能下降:尿频尿急、畏寒肢冷,疲劳,时间越来越短,不尽兴。
三伏天做艾灸,除寒湿
寒湿重,需要引火下行,虚病也需火来刺激运行。所以中医总结认为:“寒病得火而散,热病得火而解,虚病得火而壮,湿病得火而消。”
除寒湿,中医里的艾灸效果非常好。艾灸顺利获得燃烧释放热量,艾灸的热力会温和刺激人体穴位,温经通络,肌肤在受热后毛孔张开,这时艾草的药效,随热力顺利获得毛孔一点点的深入到你的五脏六腑中,这股无形的能量就像太阳蒸发水一样,你的寒湿也随着艾热蒸发掉了。
夏季,尤其是三伏天,天气炎热的时候,艾草药力也较强。此时做艾灸,借助天时,可大限度的以热治寒、鼓舞阳气,一举扫荡体内的寒湿,防止冬季复发,特别是对阳气、肾气不足的人群来说,效果更佳。三伏天可以使用艾制品或者艾灸仪器灸腹部、背部、颈部、腿部,每日艾灸1-2次,每个部位10-20分钟左右。
Copyright © 2019 佛山市K8凯发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|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[(粤)-非经营性—2018—0160] |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17265号